2020年10月19日,“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我院正式启动。自治区科技厅吴苏海副厅长、宿北雁处长,自治区农牧厅杨长春总经济师,我院翟琇书记、路战远院长,自治区部分高等院校、盟市农牧科学院的主要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内蒙古国粮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涉农企业代表,院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科技人员共计15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赵举副院长主持。
会上,吴苏海副厅长介绍了“科技兴蒙”行动的实施背景及安排部署、科技厅依托我院建设“中心”的重要意义,强调“中心”的成立将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高科技创新成果利用率,推进实施“科技兴蒙”行动。
杨长春总经济师从农牧厅着眼于农牧业产业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创新之路以及农牧业科技支撑10大行动等方面,促进农村牧区科技成果转化与示范,提高自治区农牧业科技贡献率。在“中心”启动之际,农牧厅将在产业技术体系、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对我院继续支持和关注。
路战远院长进行了讲话。他指出,为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农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落实“科技兴蒙”行动,自治区计划建设两个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其中农牧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任务落到我院。“中心”作为公益性非独立法人机构,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科技厅、农牧厅、区内高校、涉农企业、盟市农牧业科研机构等部门单位的鼎力支持下,将围绕自治区农牧业高质量发展重大需求,针对我区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组织区内外科技成果进行交易,建立成果转移转化大数据平台和成果转化示范基地,提供成果交易配套服务,培训、培养专业化技术转移转化人才队伍,引导科技资源有效配制,为自治区农牧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供优质服务平台。路院长强调,我院按照国家发展战略和自治区的规划部署,将以杰出的人才团队、丰硕的科研成果、完善的激励机制、密切的科技合作作为科技支撑,紧紧围绕现代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求,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原则、产业为主线、学科为基础、创新为核心、基地为依托、合作为手段,形成了与全产业链相适应的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和技术支撑的服务格局,全面提升科技服务和知识产权转化水平,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加快农牧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速度,为自治区农牧业可持续、绿色高质量发展发挥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作用。
随后,由吴苏海副厅长、杨长春总经济师、翟琇书记、路战远院长共同为“中心”启动进行揭牌,标志着“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正式成立。
启动会上,特别邀请到自治区科技厅成果管理与转化处杨勇副处长、青岛农业大学肖克峰老师以及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张志军主任,分别就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解读、科技成果标准化评价、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内容进行了专题报告。我院农牧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辛庆强现场进行演示,向大家介绍了“中心”信息平台的界面和功能。
会议期间进行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的签约仪式。我院菊芋新品种“蒙芋1号”、大豆新品种“蒙科豆9号”两个作物新品种及大根茬作物膜侧播种技术、盐碱化耕地治理技术、马铃薯新品种繁育技术、准格尔旗县域经济发展肉羊产业特色片区建设技术、规模化舍饲养殖条件下羊疫病防控关键技术、绒山羊种质资源创新及优质种羊培育技术6项技术服务分别与相关企业签订了转让合作协议。院企合作协议的签订,将促进双方产学研协作、瓶颈问题攻关,实现科技成果产品化、科技服务效益化。会后,与会领导、专家和企业代表参观了我院院史展览厅以及融媒体培训中心。